從困擾民眾的霧霾,到令人擔憂的地下水污染,環境話題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 “十二五”節能環保規劃將環境服務業納入發展重點,規劃到2015年達到產值5000億元,年產值超過10億元的企業超過50家,環境服務業的春天即將來臨。 我國環境服務業起步較晚、發展較快。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從事環境服務業的主體是各科研設計單位,主要內容以開發、設計等技術性服務為主。上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環境立法不斷完善,環境執法不斷嚴格,以及市場化的逐步推進,環境服務業的主要內容也從單一的技術服務向決策、管理、金融、工程總承包、運營服務等綜合、全方位的智力型服務發展,結構性調整明顯加快。 但與國際平均水平相比,中國環境服務業產值占環境產業產值的比重還較低,同時總體技術水平偏低,表現為設計制造水平較低,產品標準化欠缺以及自主開發能力較弱等方面。 在技術層面,主要面臨以下三個問題: ******,付費問題。如何將大量的環境需求轉化為有人付費的產業需求是環境服務業發展的******個技術難題。地方政府作為重要的責任主體,是環境服務的******采購商,如果地方政府無法借助財政力量購買環境服務,那合同環境服務的開展必將受到嚴峻挑戰。財政部鼓勵支持地方財政在工程設備之外,直接采購環境服務無疑將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從長遠看,環境稅的征收將是地方環境產業穩定的資金來源,而在國外,物業稅則是地方環境采購的重要來源。 第二,服務標準問題。隨著服務范圍的不斷拓寬,服務標準缺失現象愈發嚴重。如果沒有明確的評價標準就無法衡量產業服務的價值,因此制定具體規范標準,量化服務前端后端的價值變化,再以此為基礎計算支付價格,既有助于幫助甲方明確計費問題,又可在技術層面進一步推動產業的規范化發展,建議中央及地方政府盡快出臺相關規范標準。 第三,技術集成問題。目前,我國的大部分市場性的環境服務公司致力于污水處理廠或垃圾發電廠等單一的廠站發展,在綜合處理多種服務的經驗上有很大的欠缺,缺乏應對綜合性環境事務的能力。大部分公司均沒有在綜合服務市場上經過真正的磨練,集成能力亟待提高,這也是制約我國環境服務業發展的重大難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