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全球各大洲的廢舊手機、電子線路板甚至汽車源源不斷運到比利時的優美科工廠,經過粉碎、精煉、分解成不同種類的貴重金屬,除了傳統的金、銀、銅之外,優美科還年產鉑金25噸,鈀25噸,銠5噸,這些比黃金更貴重的金屬純度均在99.95%以上。
2011年,優美科這家歐洲******的黃金生產商和全世界******的貴金屬精煉廠的財報顯示,其收入超過100億美元。這是中國電子垃圾回收從業者們的夢想。 在北京東南六環,也有一家電子垃圾回收處理企業,作為北京市指定的唯一一家合法的廢棄物品處理企業,華新綠源對電視電腦等電子垃圾的年設計處理量為240萬臺。
難以復制的成功
“如此大量的電子垃圾如此集中地出現在同一個地方,這很難出現在中國。”中國廢舊電子垃圾的渠道來源多、小、散,一家回收處理企業很難確保如此大規模且源源不斷的“貨源”供應。
這源于中國電子垃圾回收準入現狀。與歐洲對企業嚴格的準入門檻不同,目前國內無論是個人(拾荒者)、企業(正規回收企業)還是部分電子產品的生產者都被允許從事回收生意,“多方參與”的激烈競爭導致最后的勝出者往往是實力“最弱”的拾荒者。
2012年8月,歐盟重新出臺了電子垃圾整治新方案,將回收任務平攤到人頭,希望其成員國在2016年前完成45%的回收指標。同時,歐盟還打擊電子垃圾傾銷行為。而在中國,即便2012年7月1日開始實施《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但該管理辦法一直受阻,企業稱之為有心無力。
得益于完善的垃圾回收處理體系,電子垃圾回收在歐洲形成了產生、運輸、回收、處理到深加工成金屬產品的完整產業鏈,處于各個產業環節的企業分工明確,得以循環閉合的產業鏈是優美科的得意之處,也是中國同行的傷心之處。
歐洲技術渴望中國市場?
當然,對于深陷歐債危機的歐洲環保企業而言,中國龐大的市場還是讓他們垂涎。
中國的巨大環保市場和歐洲的成熟環保技術如何能結合到一起,是中歐雙方最關心的問題。